基本概况:
镇北台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北 4 公里的红山顶上,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物之一,有中国长城 “三大奇观之一(东有山海关、中有镇北台、西有嘉峪关)” 和 “万里长城第一台” 之称。它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(1607 年)四月至万历三十六年(1608 年)七月,由延绥镇巡抚涂宗浚主持修建。

建筑特色:
镇北台呈正方形,共 4 层,高 30 余米,内筑夯土,外砌砖石,底大顶小,逐层递收。台基北长 82 米,南长 76 米,东、西各 64 米,占地面积 5056 平方米。各层均青砖包砌,外侧砖砌约 2 米高的垛口,垛口上部设瞭望口,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。

历史意义:
秦灭六国后,在榆林地区设置郡县,修筑长城,镇北台长城即为其中一段。明初,延绥镇与蒙人贸易,为边城安全,明成化十年(1474 年),延绥巡抚余子俊修筑起延绥镇长城,同时修筑了易马城和款贡城。万历三十五年(1607 年),又修筑镇北台,用于观察敌情和互市情况,它是明朝 “隆庆议和” 与 “和平互市” 的产物,见证了蒙汉民族的友好往来。
主要景观:
镇北台东侧有同期所建的 “款贡城”,周长 668 米,占地约 2 公顷,是蒙汉官方敬献贡物、洽谈贸易的城池。台西南 800 米处,有明代 “易马城” 遗址,面积约 6.5 公顷,是蒙汉民间自由贸易的城池,二者与镇北台构成了完整的榆林长城建筑体系。